打开APP,全本阅读

打开
A+ A-
A+ A-
第10章 徐哲緩步走到那件“描金彩繪鳳紋賞瓶”前,透視眼悄然開啟,眼底深處精光一閃。
這瓶子呵呵,有點意思。
會議室裡其餘的人,更是連大氣都不敢出,所有的視線,都死死地鎖在徐哲和那隻神秘的“描金彩繪鳳紋賞瓶”之上。
徐哲卻像是完全沒有感受到這股令人窒息的壓力一般,他不急不緩,先是伸出手,示意衆人稍安勿躁。
然後,他邁開腳步,圍繞着那隻靜靜伫立在會議桌中央的賞瓶,仔仔細細地轉了兩圈,時而俯身細看,時而微微颔首。
片刻之後,他停下腳步,清朗的聲音再次響起:“這隻賞瓶,初看之下,無論是器型、紋飾還是彩繪的風格,确實有幾分前朝官窯的風範,極具迷惑性。”
徐哲伸出手指,先是指向瓶身略顯豐腴的胎質,又點了點瓶頸處那溫潤如玉的釉色,以及瓶腹之上那隻展翅欲飛的鳳鳥紋飾其羽翼的描繪手法,款款道來,條理清晰。
“郭老之前判斷它是真品,并非沒有道理。大家請看,這幾處胎質的細密程度,釉面呈現出的寶光内蘊,以及這鳳紋勾勒的流暢度和填彩的層次感,确實都高度符合史料記載中,前朝特定時期官窯瓷器的某些重要工藝特征。”
郭老聞言,下意識地點了點頭,似乎對徐哲能看出這些細節感到有些意外。
王濤那顆懸着的心,則猛地往下一沉,臉色又難看了幾分。
這小子,難道真有兩把刷子?
然而,就在王濤心頭剛剛泛起絕望之際,徐哲卻話鋒陡然一轉,語氣也變得玩味起來:
“但是,趙師傅之前堅持認為它是高仿品,也并非空穴來風,胡亂猜測。”
他修長的手指,又指向了鳳紋尾部幾根翎羽的收梢處理,以及瓶口和底足處描金的色澤,繼續分析道:
“大家再看這些細節。這鳳尾翎羽的過渡,與真正官窯那種一絲不苟、法度森嚴的嚴謹規制相比,還是略微顯得有些匠氣,筆觸略有遲滞。”
“而且,這幾處描金的色澤,也與瓶身其他部位的描金相比,少了幾分沉穩厚重,多了些許浮躁和火氣,确有後世仿制品的明顯嫌疑。”
那位一直帶着不屑表情的趙師傅,聽到徐哲這話,嘴角不由自主地微微上揚,露出了得意的神色,還示威似的瞥了郭老一眼。
郭老的眉頭則微微皺了起來,顯然也注意到了徐哲指出的這些疑點。
王濤那顆剛剛沉下去的心,又因為徐哲這番話,重新看到了反敗為勝的希望,眼神中又燃起了僥幸。
會議室裡的其他人,則被徐哲這忽真忽假、左右搖擺的說辭徹底搞懵了,一個個雲裡霧裡,面面相觑,紛紛開始交頭接耳,小聲議論起來。
“這徐顧問到底是什麼意思啊?一會兒說真,一會兒說假?”
“聽着都有道理,我都糊塗了。”
陳監察依舊是那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沉穩模樣。
徐哲将衆人的反應盡收眼底,自信笑道:“其實,要真正辨别這隻賞瓶的廬山真面目,光憑肉眼觀察,還遠遠不夠,我們還需要借助一些專業的小工具。”
徐哲将衆人的反應盡收眼底,自信笑道:“其實,要真正辨别這隻賞瓶的廬山真面目,光憑肉眼觀察,還遠遠不夠,我們還需要借助一些專業的小工具。”
他轉向一直侍立在旁的李秘書,客氣地說道:“麻煩李秘書,幫我準備一架高倍的放大鏡,一盞便攜式的紫外光源燈,以及一台能夠精确到微克級别的電子天平。”
“好的,徐顧問,我馬上去準備!”李秘書連忙應聲,快步走出會議室。
很快,所需的工具便被送了進來。
徐哲首先拿起紫外光源燈,小心翼翼地在賞瓶的瓶身上下一掃。
奇妙的一幕發生了!
在幽暗的紫外光照射下,瓶身幾處原本肉眼難以察覺的、細微的釉面銜接部位,以及部分描金圖案的邊緣,竟然發出了與周圍正常釉面和描金完全不同的、微弱的藍白色熒光!
“各位請看,”徐哲将紫外光源燈對準那些發出熒光的部位,聲音清晰地解釋道。
“這些發出異常熒光的區域,正是現代化學修複材料和後期重新補金所留下的鐵證。雖然修複者處理的手法極為高明,力求天衣無縫,但在特定的紫外光源照射下,便會無所遁形。”
衆人紛紛湊近觀看,果然看到了那些清晰的熒光痕迹,不由得發出一陣低低的驚呼。
緊接着,徐哲又小心翼翼地将賞瓶放在精密微克電子秤上進行稱重。
很快,電子秤的顯示屏上跳出了一串精确的數字。
徐哲記下這個數字,然後對衆人解釋道。
“根據相關文獻記載和我們拍賣行以往的經驗數據,此類前朝官窯燒制的雙耳賞瓶,因其在特定曆史時期,所使用的胎土配方、拉坯厚度以及燒制工藝都有着相對固定的标準,所以,其成品的标準重量,也應該在一個非常精确的區間之内波動。”
“而這隻賞瓶的實際測量重量,比數據庫中同類真品的标準重量下限,輕了約百分之三左右。”
“這看似微不足道的百分之三的差異,如果排除正常的磨損因素,那麼便極有可能指向了胎土密度的不同。”
“這很可能是在現代仿制的過程中,為了追求外形的相似,而忽略了胎土成分的精确配比,或者是燒制時的窯溫控制出現了差異所導緻的。”
一番條理清晰、有理有據的分析下來,之前那些還心存疑慮的人,此刻都露出了信服的神色。
徐哲放下手中的賞瓶,目光平靜地環視衆人,擲地有聲地給出了自己的最終結論:
“所以,我的結論是,這隻所謂的‘描金彩繪鳳紋賞瓶’,并非一件單純的真品,也并非一件徹底的仿品。”
“它,是一件徹頭徹尾的‘嫁接高仿’!”
“其制作手法,是以部分殘破的、但卻是貨真價實的前朝官窯瓷器碎片為基礎,巧妙地輔以現代仿制的部件,通過切割、打磨、拼接、粘合、補釉、重新描金上彩等一系列複雜的工藝,最終修補而成的一件拼接品。”
此言一出,滿座皆驚!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