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+ A-
A+ A-
,而她的鼓励也让他逐渐找回了自信。

“大山,你最近进步很大啊!”

王琳看着他的作业,满意地点了点头,“这个数据分析模型写得不错,逻辑清晰,代码也很简洁。”

李大山挠了挠头,有些不好意思:“还是你教得好。”

王琳笑了笑,眼里闪过一丝狡黠:“那当然,我可是你的专属导师!

不过,光靠我可不行,你自己也得加把劲。”

“嗯,我会的。”

李大山郑重地点了点头。

然而,真正的挑战还在后面。

培训班的结业项目是开发一个完整的AI农业系统,要求能够实现土壤分析、气象预测、灌溉控制等多项功能。

这个项目不仅考验编程能力,还需要对农业有深刻的理解。

李大山决定以家乡的农田为背景,设计一个适合小规模农场的智能管理系统。

他白天上课,晚上熬夜查资料、写代码,甚至还在网上找了一些开源项目来参考。

“大山,你最近是不是太拼了?”

王琳看到他眼下的黑眼圈,有些担心地问。

“没事,我撑得住。”

李大山笑了笑,“这个项目对我来说很重要,我想把它做好。”

王琳没再说什么,只是默默地给他泡了一杯咖啡。

项目的进展并不顺利。

李大山在编写气象预测模块时遇到了瓶颈,无论如何调试,预测结果总是偏差很大。

他急得抓耳挠腮,甚至一度想放弃这个模块。

“要不,我帮你看看?”

王琳提议。

李大山犹豫了一下,最终还是点了点头。

王琳仔细检查了他的代码,很快就发现了问题:“这里的算法有问题,你用的这个模型不适合小范围的气象预测。”

“那该怎么办?”

李大山有些沮丧。

“试试这个模型。”

王琳在键盘上敲了几下,调出一个新的算法,“这个更适合你的需求。”

李大山按照她的建议修改了代码,果然,预测结果准确了很多。

他兴奋地拍了拍桌子:“太好了!

王琳,你真是我的救星!”

王琳笑着摇了摇头:“别高兴得太早,后面还有更难的。”

果然,接下来的灌溉控制模块又让李大山头疼不已。

他尝试了多种方法,但始终无法实现精准控制。

就在他几乎要放弃的时候,他突然想到了家乡的灌溉系统。

“也许,我可以结合传统经验和AI技术?”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