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+ A-
A+ A-

经过这次医院陪床,李老板对冬生更有好感,主动给冬生每月涨工资100元。冬生干起活来也更加努力,仅仅几个月时间,一般的汽车故障,冬生基本上可以自己动手解决。除非碰到疑难杂症才喊师傅出来帮忙。

老板屋里有一部固定电话,就是工人们对外联系的主要通讯工具。有电话打过来,老板娘就会在门口大声吆喝人们接电话,找冬生的电话最少,一般是晚上下班以后二姑娘打的。

在修车的同时,冬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与追求。充分利用每月两三天的休息日,洗漱一番,换上干净的衣服,去北京的各大人才市场去寻找自己合适的机会。每次都有不一样的收获,每次人才市场的招聘会都会让他大开眼界。每个月休息的时候,他都以找老乡为理由单独外出,从来不和其他人相跟,这个秘密只有他自己知道。他相信,适合的机会一定在等着自己。他在努力寻找着下一块跳板。

秋风瑟瑟,明月高悬,照的大地发亮,照的人思乡心切,一转眼到了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。月圆代表着团圆,冬生和二姑娘分别己经半年,什么时候才能体面的和心爱的二姑娘见面团圆啊?面既然见不着,听听她的声音也好啊。冬生一边抬头惆怅的望着月亮,一边不自觉的快步往公用电话亭走去。拨通二姑娘家的电话,她们聊以前的往事,聊美好的未来,不知不觉聊了近一个小时。

挂断电话,往事又不由自主的浮现在冬生眼前,就像昨天发生的一样。

……

那是1997年高考结束,冬生心乱如麻,在惶恐中度过漫长的三个月。到十月初,秋风西起,天气渐渐转凉,街上的行人不知道什么时候悄悄的换成了长袖。

巷子里传来一阵阵呼喊声,分明是送报纸的邮递员。

“续冬生,续冬生,你的录取通知书”,冬生听见呼叫自己的名字,赶紧跑出大门口,一封大红的录取通知书递到自己眼前,心跳的不由加快。拆开一看,傻眼了。拿到的一张忻州的专科学校录取通知书,这是冬生最不希望看到的结果。

明明身边分数相同的同学大都上了理想的学校,为什么老天非要惩罚他这个非常懂事,非常听话的孩子。他的心比秋风还要凉快,冬生懊恼极了。

报到的日子是十月中旬,冬生内心十分纠结,本来想上外省的学校,结果与希望发生了严重的不对称,付出与收获相差十万八千里。但是事实就是事实,伤心也好、惋惜也罢,摆在面前,由不得自己。

冬生一瞬间觉得自己是天底下最不幸、最可怜的人。

开学的那一天,表姐夫的汽车正好去太原拉货,顺路把冬生拉到忻州。报到的当天,办完手续,到宿舍一看,一共六个人。临汾、运城、吕梁、阳泉、河曲各一个,河曲属于忻州地区。好歹有一个离他近的老乡,又是上下铺,可以一起用方言交流。头一个晚上冬生彻底失眠,一首到天蒙蒙亮,他还在翻来覆去想心事。

第二天上午,冬生去教室一看,一共不足30个人,冬生觉得更加失望。这样的学校还不如去复读,明年再冲刺。听同学们说学校还在继续补招,过几天还要来一批。

己经来的同学没几天就相互熟悉了,慢慢的彼此都有了一些解。来这儿上学的大部分是一些年龄偏大,复读了几年不见进步的学生,很少有年龄偏小的应届生。

在教室里坐了一整天,第二天就要开始为期10天的军训。时值深秋,天气有些不配合,大风伴着树上的落叶一阵赶一阵,好像没有停下来的迹象。同学们穿着单薄的校服每天在操场上踢正步、走方队,冻的鼻子发红,走起路来哆哆嗦嗦。

冬生在行进的队伍中始终没能走出心中的阴影,一言不发,难以淡忘自己心中的不快。

十天的军训过的很快,一转眼,就是最后一天大汇演。班里又来了一批补招的新生。终于凑满了40个同学,基本是女生多,男生少。男生一共两个宿舍,12个人。同一个宿舍的孩子们熟悉起来非常快。晚上在一起打牌、聊天。

这一天,军训正式结束。成熟一点的河曲老乡王二军说:“听说,又补招来几个女生,咱们上去主动认识一下如何?”

大家一起起哄“没问题,严重同意。”

全宿舍六个人,到小卖铺买上瓜子、花生,有说有笑的来到女生宿舍。果然除了军训时见过的几个人,又新增了五六个新面孔。王二军以胆大、外向而出名,主动提出让新来的女生自我介绍。

不一会,大家就全部认识了。墙角的一个位置,有一个长相漂亮,举止端庄的女生,皮肤特别白净,一张娃娃脸显得年龄偏小。她自我介绍的时候,冬生只记住一句,“我叫杨二丫,是家里的二姑娘,大同人”。

冬生看她的第一眼就觉得有点眼熟,与众不同,冥冥之中有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。像梦中的熟人,又像远方的亲戚。反正是一种特殊的感觉,说不出来。尤其是那双水汪汪的眼睛,含情默默的对视时,就像电波传来一样,让冬生心潮澎湃,难以平静。

认识以后,冬生就叫她二姑娘,觉得既亲切顺口又好玩,她也不反对。匆匆一面,没有过多的交流。二姑娘对冬生也有不一样的印象。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