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+ A-
A+ A-

穷养男孩有一个关键,就是我们是否能让他在精神上感到富有。而精神富有的前提就是他能自立自强。因此,我们要重视培养男孩的独立性,引导他走自立之路、做自强之人。那么,无论将来的生活多么不尽如人意,男孩都能坚强地面对,进而渡过重重难关。

42. 有意识地让男孩吃点苦,经历风雨

俗话说:“宝剑锋从磨砺出,梅花香自苦寒来。”意思是说,宝剑之所以锋利,梅花之所以清香,是因为它们都经过了很多磨砺和苦难。换言之,一个人要想有所作为,必须要从小学会吃苦,要经历风雨的洗礼。

然而,在当代家庭中,男孩是整个家庭的希望,是家里的小太阳,很多父母对他是百依百顺,生怕不能给他提供富裕的生活,更别提什么吃苦教育了。因为,很多父母都有这种观念:“我小时候吃的苦已经够多了,绝不能再让孩子像我们一样吃苦了。”

结果呢?很多男孩生活在我们专门为他打造的“蜜罐”里,变成了“衣来伸手,饭来张口”的小皇帝。那么,他必然事事依赖于我们,既体味不到生活的疾苦,也不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决心。而且,如果男孩从小没有吃过苦,那么当他长大之后,离开了父母和熟悉的环境,他可能将会吃更多的苦。

孟子曰:“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,必先苦其心志,劳其筋骨,饿其体肤,空乏其身,行拂乱其所为,所以动心忍性,曾益其所不能。”香港首富李嘉诚曾经说:“如果没有年少时那难以忘怀的吃苦时光,恐怕不会有今之李嘉诚。”的确,自古至今,很多大有成就的人,都从小经受过贫穷苦难的洗礼。

“男孩要穷着养”的教育理念,就是在提醒我们,对男孩不要太溺爱,要多让他吃点苦。从某种意义来说,“吃苦”是对男孩的生活能力和毅力的一种磨练。男孩可以从吃苦中获得人生的宝贵财富,而迎接他的将是幸福、美好的生活,正所谓“苦尽甘来”。

因此,我们有必要补上这一课,有意识地让男孩吃点苦,让他独自去经历风雨,让他接受一些生活的磨练。

?别总是和男孩一起面对风雨

在男孩成长的过程中,他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如意的事情。这时候,如果我们能够及时安慰一下男孩,肯定会给他带来温暖和力量。但是,如果我们总是和男孩一起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,总是帮助他渡过难关的话,那么他的依赖感自然会骤升。

事实上,当男孩面对风雨的时候,正是让他接受吃苦教育的大好时机。这时候,我们要适当地对男孩“狠”一些,要学会放手,并鼓励他勇于独自去面对。如果男孩向我们求助,我们一定要控制住想要帮他的那股冲动,可以简单提醒他解决问题的大概思路,然后再让他自己去解决。

比如,男孩骑车遇到了一段泥泞路,这时候,我们不要急于帮助他,而是鼓励他自己想办法解决。如果他无论如何使劲推都推不动,我们可以提醒他看一下沾满了泥巴的车轮。这样一来,男孩自然就会想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方法。当男孩通过自己的努力战胜了困难时,他的内心一定是无比快乐的。

?寻找身边的机会,让男孩吃点苦

志伟的家庭条件非常优越,但是妈妈却非常注重培养他的吃苦精神。虽然家里有私家车,但妈妈却很少让他坐家里的车上学,而是常常带他去挤公交车。因为妈妈认为,在拥挤的公交车上,志伟能够感受到挤车上学的辛苦。

而且,每当节假日的时候,妈妈还经常带志伟去爬山,并让他背着装有水、零食的背包。一开始的时候,他根本吃不了这个苦,嫌走路太累,嫌背的背包太沉。但是在妈妈的鼓励下,他慢慢学会了吃苦,并咬着牙坚持了过来。

事实上,真正的“吃苦教育”就应该像志伟妈妈做的这样,有意识地让男孩吃苦,但又不让他察觉到自己正在吃苦。

所以,只要我们用心,一定可以在生活的点滴中找到很多让男孩吃苦的机会。比如,我们与男孩一起外出时,让他自己拎着需要带的东西;让他分担一定的家务活儿,尤其是一些力气活儿;等等。在这种不知不觉的锻炼中,男孩就会慢慢具备不怕吃苦的精神。

?让男孩吃苦也要有个“度”

凡事都要掌握一个“度”,让男孩吃苦也是一样。我们千万不要为了让男孩吃苦而吃苦,也不要给他安排过于繁重而艰苦的任务。否则,不但无法让男孩学会吃苦,反而会激起他对吃苦的厌烦情绪。对此,我们要根据男孩的年龄和性格特点,采用“循序渐进”的方式,选择适合他的吃苦训练方式。

43. 告诉男孩:这件事你要自己作决定

一般来说,五六岁的男孩已经具备了判断简单是非的能力。这时候,我们应该多让男孩自己作决定,从而培养他独立决策的能力。

然而,很多妈妈总是以男孩“年龄小”、“经验不足”、“爱冒险”为由,把他的决定权牢牢地握在自己的手中,千方百计地为他设计未来。

我们这样做,美其言曰是“为了男孩好”,实则是真正害了他。有的男孩变得胆小怕事,处处依赖我们,没有主见,缺乏判断力,更缺乏责任心;而有的男孩变得叛逆,处处与我们作对,使亲子关系变得紧张、恶化……

如果我们能够把决定权交给男孩,那结果将大不一样。

一天晚上,儿子忧心忡忡地对妈妈说:“妈妈,我想和您商量件事。”

妈妈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,对儿子说:“好啊,说吧!”

“我们班正在竞选班长,很多同学都支持我,但是我拿不定主意。”

“那你是怎么想的呢?”

“我也想参加竞选,锻炼一下自己的能力。但是,我又怕竞选不上丢面子,也怕竞选上后影响学习。”

妈妈笑着说:“你考虑得还全面,有进步啊!当班干部肯定可以锻炼你的能力,至于会不会影响学习,还要看你自己怎样去权衡它们之间的关系。即使没有竞选上,也不要怕丢面子,因为能参加竞选已经代表你很优秀了。不过,这是你的事情,最终还是要你自己作决定。”

“好吧,我再好好考虑考虑吧!”

第二天一早,儿子高兴地对妈妈说:“妈妈,我决定了,我要参加竞选。”

妈妈拍拍儿子的肩膀,说:“好儿子,妈妈支持你!”

这真是一位有智慧的妈妈。当儿子面对决定犹豫不决时,妈妈没有替他作决定,而是询问他是怎么想的。当儿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之后,妈妈既帮助他进行了合理分析,又打消了他的顾虑,而最终还是让他自己作决定。

事实上,当男孩听到我们对他说“这件事你要自己作决定”时,他会感到特别高兴。因为,这代表着我们对他的尊重和信任。而任何一个男孩都不会辜负我们的这份尊重和信任,他会将其化为动力,督促自己努力做好应该做的事情。

可见,让男孩自己作决定,是培养他自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方法,并有助于他尽早走向独立。因此,我们要把决定权还给男孩,要对他说:这是你自己的事情,你要自己作决定。

?提醒男孩,不要轻率作出决定

相对于女孩而言,大部分男孩都爱冒险,更容易冲动。因此,当我们让男孩自己作决定时,一定不要忘了提醒他:每一个小决定都可能会影响整件事情的发展,所以要把事情的各个方面都考虑周全,一定不要轻率地作出决定。

另外,我们还要告诉男孩:一旦作出了决定,就要为此负责,要承担这个决定所带来的一切后果,哪怕是不好的后果。这样一来,男孩就会产生责任感,就会更慎重地作出决定。

?必要时,帮男孩作决定

必要的时候,我们要帮助男孩作决定。不过,帮也有帮的艺术,不是瞎帮,而是有选择性地帮。

比如,对于年龄小的男孩,当他面对众多选项时,可能很难马上作出决定。这时候,我们不妨为他提供几个合适的选项,然后让他在这几个选项中作决定。这样做可以帮助男孩建立自主决定的意识。

再比如,当男孩作重大决定时,如择校的问题,我们不能撒手不管,可以帮助他收集一些相关的资料,和他一起了解、分析资料的内容,找出各个选项都有哪些利弊,然后再由他自己作决定。

总之,我们既不能替男孩作决定,也不能任由他盲目作决定,而是要根据他的年龄、能力及需要作决定的事情掌握好尺度,引导他作出适合自己的决定。

?以实际行动支持男孩作的决定

当男孩经过认真思考对某件事情作出决定之后,我们都要及时给予回应。如果他的决定是切实可行的,我们要给予支持。而这种支持不只是口头上的“我们支持你的决定”,更是要作出实际的行动。也就是说,当男孩执行决定的时候,我们不要处处干涉、控制他,而是要鼓励、相信他。

如果男孩所作的决定有明显的不足和纰漏,我们要在尊重他的基础上帮助他分析原因,并心平气和地向他提出合理化建议,而不是用父母的“权威”压制他。

44. 尊重男孩的知情权,不向他隐瞒什么

男孩是一个独立的个体,凡是与他有关的事情,他都应该享有知情权。所谓知情权,就是知道真相的权利。当男孩提前预知了事情的真相和可能要遇到的问题之后,他在心理上就会有所准备,从而勇敢地面对即将发生的事情。否则的话,男孩会变得无所适从。

就拿带男孩去医院打针这件事情来说吧!很多妈妈都会这样哄骗他:“妈妈一会儿带你去一个好地方,那里有很多好玩的东西。如果你听话,我就会给你买好吃的。”当他听到我们这样说时,他自然会非常高兴。于是,他就会毫无防备跟妈妈去医院。

结果呢?当男孩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来到医生面前,并任由医生摆布他的身体时,他不知道下一秒会发生什么,他的内心将承受着巨大的恐惧感和不安全感。而且,当他感受到打针的疼痛之后,他不再认为这是妈妈所说的“好地方”,会有一种被骗的感觉,进而就会丧失对妈妈的信任感。

我们来看看印度前总理甘地夫人是如何做的吧!

甘地夫人的儿子叫拉吉夫,在他12岁时,因病要做一个手术,他感到非常紧张、恐惧,医生便叮嘱甘地夫人用“手术并不痛苦”这种善意的谎言来安慰他。

但是,甘地夫人却坚决反对,她认为,儿子已经懂事了,用谎言安慰他反而不好。于是,她来到儿子的床边,平静地说:“可爱的小拉吉夫,妈妈想告诉你,手术之后,你有几天会相当痛苦,但这种痛苦是谁也不能代替的,所以你必须要有精神上的准备。哭泣或喊叫都无法减轻你的痛苦,还可能会引起头痛,所以你必须勇敢地承受它。你已经是个男子汉了,妈妈相信你一定会战胜病痛的。”

手术之后,拉吉夫没有哭,他勇敢地忍受了疼痛。

这真是一位有智慧的母亲,她不仅鼓励儿子勇敢地忍受了手术所带来的痛苦,更培养了他直面挫折的意识和承受挫折的能力。

事实上,我们让男孩知道事情的真相,不仅体现了我们对他的尊重,而且可以让他对将要发生的事情有所准备,从而更顺利地做好每件事。

所以,凡是有关于男孩的事情,如请家教、择校、报兴趣班等,我们都应该提前告知他,并征求他的意见和想法。

此外,男孩也是家庭中的一员,理应与家庭中的其他成员享有同等的权利,理应知道家里的大小事情。然而,很多妈妈却认为“孩子还小,让他知道家里的事有什么用啊,他又不能帮什么忙”。于是,这些妈妈都会尽力向男孩隐瞒大人的事或家里的事。

比如,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,敏感的男孩会从我们的表情、言谈举止中看出我们的心情不好。这时候,如果他问我们:“妈妈,发生什么事情了吗?”可能很多妈妈都会说:“没什么,大人的事你不要管!”

男孩就会想:脸上明明都表现出有事了,还说没什么。这样一来,他可能就会产生被父母孤立、轻视的感觉,也可能会因此而不再信任我们。而且,他还可能会根据自己所发现的蛛丝马迹去猜测事情的“真相”,可能会把事情想象得更糟糕。

如果我们可以诚实地告诉男孩:“妈妈在工作中遇到了一些困难,不过,你不用担心,我会努力把事情处理好的。”那么男孩就会觉得,我们很重视他,并愿意把自己的处境真实地告诉他。即使他现在还帮不上忙,但是他心里却觉得很踏实。而且,当男孩知道我们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,他会变得更懂事,会懂得体谅我们;当他看到我们如何面对、解决困难时,他也会像我们一样去面对、解决自己的困难。

可以说,我们让男孩拥有知情权,既是对他的尊重,又是在培养他的独立意识和责任感。而且,男孩会因为自己被父母重视而产生良好的情感体验,会有一份担当,会更加爱父母、爱家庭。

肖波10岁了,父母最近打算买套新房子,由于家里的积蓄不够付全款的,所以他们每个月都要偿还一笔贷款。妈妈觉得这是一件重要的事情,应该让肖波知道真实的情况。于是,妈妈就把整件事情都告诉给了肖波。

肖波感受到了妈妈对他的尊重,表示理解并支持妈妈的决定。而且,肖波还把自己存的压岁钱交给了妈妈,让妈妈去还贷款。从此之后,肖波自觉地节约用钱,也没再缠着妈妈给他买名牌衣服。看到肖波这么体贴、懂事,妈妈感到很欣慰。

如果肖波没有提前知道家里买房的事情,他可能会觉得父母不够重视他。如果肖波不知道父母每个月都要还房贷,他可能不会拿出自己的压岁钱,也不会自觉地节约用钱。正是由于妈妈尊重了他的知情权,才让他变得如此体贴、懂事。

在原则上,我们要尊重男孩的知情权,不向他隐瞒什么。但是,在实际操作中,我们也要根据男孩的年龄、性格特点、认知水平、心理承受能力及面对的事情等情况,选择是否应该让他知道真相,或者是采用“循序渐进”的方式让他了解真相。

45. 男孩之间的小矛盾,妈妈不要参与

相对于女孩而言,男孩更好动、好斗、爱冒险、爱冲动。所以,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,男孩与同学、朋友之间难免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而发生矛盾。然而,一些妈妈却不忍心看到自己的男孩受一丁点委屈,总会出面调节男孩之间的矛盾。

一天,东东和邻居家的小弟弟在客厅玩积木。不一会儿,东东跑过来,对妈妈说:“妈妈,伟伟抢我的积木。”

“哦,妈妈看看是怎么回事。”说着,妈妈跟着东东来到了客厅。

东东说:“我正玩得好好的,伟伟就把我的积木抢走了。”

“没关系,还有这么多积木,你可以玩其他的啊!”

“我就要那个,就要那个。”

“好了,你是哥哥,你要让着弟弟,等弟弟玩完了,你再玩。”随后,妈妈对伟伟说:“伟伟啊,你们要轮流着玩。等你玩完了这个积木,就给哥哥玩一会儿啊!”

就这样,两个人又高兴地玩了起来。

东东和伟伟之间的矛盾虽然解决了,但是妈妈的参与,会使东东丧失直面矛盾的勇气和化解矛盾的能力,甚至会让他变得有恃无恐。那么,男孩将会遇到越来越多的矛盾,而我们将忙于如何把他从矛盾中“解救”出来。

事实上,男孩之间发生矛盾是很正常的事情,并没有我们想象得那么复杂。很多时候,是因为我们的介入,使他们之间的矛盾复杂化了。

德国幽默大师埃·奥·卜劳恩创作的连环漫画《父与子》中,有一幅描述得非常生动的画面:两个小孩发生矛盾打起了架,打完架之后就各自回家告状了。不一会儿,两个爸爸带着孩子来评理,接着就争吵了起来,最后升级为打架。然而,当两个爸爸转身看孩子时,发现两个孩子像没发生过什么事情似的,又在一起玩了起来。

当两个大人为孩子的矛盾而争吵甚至打得不可开交时,孩子们却高兴地玩了起来。看到这里,相信很多父母都会哈哈大笑起来。而且这样的场景,我们并不陌生。有些男孩一分钟前还是“敌对关系”,一分钟之后又变成了游戏伙伴。

所以,当男孩之间发生矛盾时,我们不必过于紧张,更不要急于插手帮他解决,而是要鼓励他自己去解决。

有一次,昊昊的同桌想问他借一本图画书,由于同桌平日不爱惜书本,他就不想借给他,于是便找了个借口。结果,同桌很生气,说他是“吝啬鬼”,还故意推了他一下。那一天,他和同桌一句话也没说。

昊昊觉得很委屈,便把事情的经过告诉给了妈妈,并央求妈妈出面帮他解决。妈妈并没有答应帮他解决,而是对他说:“这样吧,你自己先来分析一下整件事情。”

昊昊想了想,说:“我不应该因为他不爱惜书本而不借给他图画书,但是他也不应该说我是‘吝啬鬼’,并故意推我。”

“儿子,你分析得不错。那你就想一个既公平又合理的办法吧!”

“如果我把书借给他,那他就不会这样对我了。所以,我打算明天就把书借给他。不过,我会提醒他要爱惜书。”

“妈妈支持你的决定。当同桌看到你把书借给他时,相信他一定会非常高兴。”

第二天,昊昊把书借给了同桌,并提醒他爱惜书。而同桌也就昨天的事情向他道了歉,并承诺会好好爱惜书。

这位妈妈的做法真巧妙,更值得借鉴。面对男孩之间的矛盾,我们不妨让他先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来分析整件事情,然后再找出公平、合理的解决方法。

有时候,我们也需要做一个出谋划策的“军师”。也就是说,当男孩不知道如何去解决矛盾的时候,我们可以为他出谋划策,引导他用更合理的方式去解决矛盾,然后让他自己去实践。

事实证明,当我们鼓励男孩自己去解决矛盾时,不仅可以提高他与人交往、辨别是非的能力,还可以使他形成独立自强的性格。更重要的是,男孩会从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总结出与人交往的技巧——真诚、宽容、谦让……

想想看,当男孩掌握了真诚、宽容、谦让等交往技巧,并有了一定的“实战”经验之后,还有什么矛盾是他自己不能解决的呢?

46. 不做“闹钟妈妈”,让男孩远离依赖

当男孩还是婴儿的时候,他需要我们帮他做很多事情,如喂他吃饭、给他穿衣等。但是,当男孩有能力独自做某些事情之后,我们就应该放手让他自己去做。

然而,很多妈妈对男孩过于溺爱,不忍心让他独立去做某些事情,而是把所有心思和精力都放在他身上,为他做这,为他忙那。结果呢?我们变成了一个个“孩奴”,虽然帮助他做了很多事情,但是却剥夺了他独立做事、动手实践的机会,让他变得越来越依赖于我们。

据东北新闻网报道,2010年,一个14岁的男孩要升入初中,父母特意为他找了一所封闭式管理的学校。

没想到,男孩自从住校之后,就出现了焦虑、恐惧、烦躁不安等状况。每当他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,他就用手抓自己的眉毛,结果眉毛被他抓掉了一小块。

不过,只要男孩一回家,这些状况就会自动消失。当他在家度过了“国庆节长假”之后,妈妈就送他去上学,而他又开始大哭大叫。对此,男孩的妈妈说:“就像小时候送他去幼儿园上学一样。”

为了缓解男孩的情绪,妈妈带他来到了心理门诊进行咨询。经过了解才得知,男孩的妈妈从小对他有求必应,无论他有什么需要,都会尽量满足他。正是由于这种做法,让男孩对妈妈产生了很强的依赖感,而一旦离开妈妈这个“拐杖”,他就会出现焦虑、恐惧、烦躁不安等状况。

如果我们从男孩小时候就包办他的一切,他就会习惯依赖于我们。当他离开我们、独立去面对生活的时候,就会感到无助、恐惧、焦虑,就像这个14岁男孩一样。

事实上,我们可以代替男孩做事,却无法代替他成长,因为他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成长,他的未来需要他自己去拼搏。因此,我们要学会放手,引导他去安排自己的事情,教他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情,从而让他真正远离依赖。

?做一个“身懒”心不懒的妈妈

我们要想真正让男孩远离依赖,不妨尝试做一个“身懒”心不懒的妈妈吧!所谓“身懒”,就是不要“太勤快”,不要什么事都帮男孩做好,而是适当地“懒”一点,给他提供独立做事的各种机会;所谓“心不懒”,就是在必要的时候,我们要给予男孩适当的指导,要手把手地教他如何做事。这样一来,男孩不仅获得了独立做事的机会,还学会了做事的方法。

?循序渐进地改变男孩依赖的坏习惯

对于已经养成依赖习惯的男孩,我们要循序渐进地帮助他改变。比如,男孩总是依赖我们帮他整理书包,我们就可以先教给他整理书包的方法,然后鼓励他自己动手去整理。在这个过程中,他可能会忘记带橡皮,甚至会忘记带课本、作业,我们不要提醒他,而是让他接受没带橡皮、教科书或作业所带来的后果。我们这样做看似心狠,却可以让他牢记住每天需要带的东西。

男孩的成长需要时间,他在学习做某件事情的时候,需要一遍又一遍地练习。所以,我们不要太过急躁,不要干预,更不要直接替他去做,而是耐心地等待他的点滴进步。当男孩独立完成某件事情之后,我们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,让他体验到独立的喜悦感和成就感。

?适当地向男孩“示弱”

如果我们总是在男孩面前表现得无所不能的话,就很容易让他对我们产生依赖心理。相反,如果我们适当地向男孩“示弱”,主动向他“索求”帮助的话,就会让他逐渐独立、强大。

平日里,妈妈总是有意识地鼓励儿子帮自己做事,比如,“帮妈妈把拖鞋拿过来吧”,“和妈妈一起搬一下桌子吧”,“帮妈妈拎一下东西吧”,等等。儿子每次都非常乐意帮妈妈做事,而妈妈也非常享受儿子的帮助。

如果这位妈妈一开始没有这样做的话,儿子可能不会想到帮妈妈拿拖鞋、搬桌子、拎东西。正是由于妈妈的“示弱”,才给了他做事的机会和动力。

事实上,男孩很喜欢帮助我们做事情,因为他可以从中体验到被人需要的价值感及被人重视的自豪感。因此,在与男孩相处的过程中,我们要适当地向他“示弱”,让他帮我们做一些事情。那么,他就会变得越来越懂事,越来越勤快。

47. 让男孩打理生活,做自己生活的主人

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为21世纪提出的教育口号是“学会生存”。这足以见得,学会生存对一个孩子是多么重要。所以,我们要重视对男孩的生存教育。

我们要想让男孩学会生存,其中最基本的一点就是,让他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。

男孩是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,直接取决于我们的教育方式。在男孩小的时候,有的妈妈以爱为名义,帮他穿衣服、穿鞋子、叠被子等;当他到了可以独立的年龄之后,有的妈妈又以他学习忙、笨手笨脚为由,给予他生活上的照料。

我们这样做虽然暂时帮助了男孩,但是却很容易让他变得什么都不会做,从而丧失生活自理能力。那么,当男孩离开我们,步入社会之后,他又怎么能打理好自己的生活?又怎么能照顾好自己呢?

据《台州日报》报道,2008年3月的一天,家住椒江岭南小区的潘女士收到从临海寄来的包裹,同事们好奇地问是不是临海的朋友寄来的稀罕礼物。没想到,潘女士的回答让同事们大跌眼镜。原来,那是读大学的儿子给她寄回来的一大包脏衣服。

潘女士的儿子在台州学院读书,每学期一开始的时候,他都会把从家里带去的干净衣服穿上一遍,然后再从中挑出相对干净点的衣服再穿一遍。当他实在找不出干净衣服的时候,他就会把脏衣服拎回家让妈妈洗。

而这一次,新学期刚开学没多久,儿子就攒了很多脏衣服,他觉得拎回家很麻烦,就想了一个高招——把脏衣服直接“打包”寄回家。

潘女士说:“我也知道他这样做不好,可他上大学前没让他动手干过什么,现在想让他改,我也狠不下那个心,再说了,当妈的给孩子洗衣服还不是应该的吗?”

当男孩还没有能力打理自己的生活时,我们给予他生活上的照料,给他洗衣服,这是我们做妈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。但是,当他有能力打理自己的生活之后,我们还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料,就是我们的失职。因为,我们不仅有责任照料男孩的生活,更有责任让他逐步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,从而让他做自己生活的主人。

因此,我们要舍得放手,更要“狠”下心来,尽早培养男孩的生活自理能力,让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。

?支持男孩凡事都“自己来”

当男孩到了三岁左右的时候,就会常常执拗地说:“我要自己做”、“我要自己来”、“我要自己吃”……这说明,男孩已经有了自我意识,感觉自己有能力做好自己的事情,而不愿接受他人的帮助。

这时候,我们应该尽量满足男孩的独立愿望,锻炼他打理生活的能力。凡是男孩有能力做到的合理事情,我们就要支持他自己去做。比如,当男孩想自己吃饭的时候,我们不要怕他把饭菜撒到桌子上,而是教他如何拿勺子或筷子,并提醒他尽量不要把饭菜撒到桌子上。一开始的时候,男孩可能做不好,也可能会浪费很多时间,我们不要催促,更不要直接帮他,而是耐心地手把手教给他正确的方法。

如果男孩没有积极主动地表示“我要自己来”时,我们就要根据他的生理发展特点,坚持由简单到复杂的原则,鼓励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。

当男孩独自完成某件事情的时候,我们要及时对他给予肯定和表扬,以此来增加他的自信心,让他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。这样一来,“我长大了”、“我很能干”等美好的感觉,就会在他心中油然而生。

?为男孩创设打理生活的物质条件

为了让男孩更好地学习打理自己的生活,我们要为他创设合理的物质条件。比如,我们要为男孩准备一个小而轻便的洗脸盆,以便他学习洗手、洗脸;把男孩的衣服放置在低矮的橱柜里,以便他取放;为男孩准备小被子,以便他学习叠被子;为男孩准备一套专用的劳动工具,如小塑料桶、小扫把、小拖布等,以便他学习扫地、拖地;等等。

这样一来,相信男孩会对学习洗手、洗脸、取放衣物、叠被子、扫地、拖地产生浓厚的兴趣,自然也就会逐步掌握生活自理能力。

?培养男孩打理自己生活的好习惯

我们要培养男孩生活自理的能力,最重要的是让他养成生活自理的好习惯。而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巩固。因此,当男孩基本学会了照料自己的生活之后,我们要提醒他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事情,从而让他逐步养成生活自理的好习惯。

48. 再富也要“穷”男孩,别有太多钱

如今,很多妈妈信奉“再穷不能穷孩子”的教育观点。于是,有的妈妈总是不断地让男孩远离苦难和贫穷,尽可能地帮他踏上平坦的成长之路、过上富裕的物质生活;有的妈妈把对男孩的“爱”体现在用金钱满足他的各种需要上。

殊不知,我们这样做非但不是爱男孩,反而是真正害了男孩。无数事实证明,如果我们给予男孩太多物质享受,他就会对苦难和贫穷没有清醒的认知,自然也就很难自立自强、积极奋进;如果我们给予男孩太多钱,他就难免会养成肆意挥霍、好逸恶劳的恶习。

孙伟是家里的独子,家庭生活比较富裕。从他小时候开始,父母就对他百依百顺,他要什么,父母就给他买什么。有时候,爸爸还会让孙伟自己去他的口袋里拿钱,至于拿多少,就任由孙伟自己决定。

结果,小小年纪的孙伟学会了进饭馆、逛商店。对于他的这种行为,父母不但没有阻止,反而说:“家里有钱,不让我儿子花让谁花啊!”

后来,孙伟结识了社会上一些行为不良的青年,学会了抽烟、赌博,学习成绩一落千丈。在老师的督促下,父母还批评他几句,后来见他不听管教,就索性任由他胡作非为。最终,13岁的孙伟因偷盗、抢劫成为了一名少年犯。

父母对孙伟百般溺爱,什么事情都顺着他,用金钱满足他的需要,并放纵他的不良行为乃至胡作非为,最终使他走上了歧途。可以说,孙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结局,都是父母一手造成的。

自古至今,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古话:“穷人的孩子早当家。”这里面蕴含着一个深奥的教子哲理:当男孩生活在“贫穷”中,才会感受到苦难和贫苦的滋味,从而发愤图强,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摆脱困境;才能在磨难中得到锻炼,从而拥有吃苦耐劳、勇于攀登、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。

所以说,“再富也要‘穷’男孩”才是教育男孩的明智选择,才能真正激发出男孩自身的能量和潜能,从而培养出一个自立自强、奋发向上的男子汉。

?让男孩过最普通的生活

我们把钱用在培养男孩身上,给他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条件,这本无可厚非,但绝不能给他过于富裕的物质生活。因为,人天生就有惰性,如果我们给男孩提供了富裕的物质生活,就很容易让他变得贪图享受、萎靡不振。

因此,无论我们的家庭条件如何,都应该让男孩过最普通的生活。所谓“最普通的生活”,就是给男孩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要,满足他最基本的物质需求,而不要给他过多的零花钱,更不要让他享受特殊的待遇。

?尽量少给男孩零花钱

“富不过三代”,这似乎已经成为铁的定律。不过,洛克菲勒家族却打破了这一定律。整个家族从发迹至今已经繁盛了六代,如今仍续写着辉煌的历史。他们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非凡的成就,与他们从小受到的家庭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
洛克菲勒家族教育孩子很有方法,他们对孩子很“吝啬”,7—8岁的孩子每周只有3角零花钱,11—12岁的孩子每周只有1元零花钱,12岁以上的孩子每周只有3元零花钱。

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小账本,他们每周都要记录自己的每笔钱都用在了哪里。当他们每周领零花钱的时候,就要把小账本交给父母审查,如果账本记录清楚、零花钱用得正当,就会增加5分,反之则减。

虽然洛克菲勒家族非常富裕,但是“穷”却是洛克菲勒家族教育孩子的诀窍。事实上,他们对孩子不是“吝啬”,而是真正的爱。

因此,我们也要有意识得让男孩“穷”一点,尽量少给他零花钱,并教他学习记录零花钱的使用情况。另外,我们还要培养男孩的理财观念,善于引导他合理使用零花钱,让他把钱用在真正需要的地方。

?“穷养”男孩也要适可而止

我们需要明确的是,所谓“穷养”男孩,并非是让男孩过非常艰苦的穷日子,也不是吃所谓的“忆苦思甜饭”,更不是让他承受不必要的非人的折磨和痛苦,而是让他从小多一些经历、多一些磨练,比如,收集一些报刊、电视、网络等媒体上有关贫困山区人们生活的图片、视频给他观看,以触动他的心灵;带他一起去上一天班,让他体会我们工作的辛苦;鼓励他利用假期去快餐店打工、发宣传单、送报纸等,让他体会赚钱的辛苦;等等。

总之,我们要有意识地让男孩“穷”一点,但是也要适可而止,不足和过度都不利于培养他自立自强的精神。

49. 对男孩的不合理要求,要坚决说不

面对家里的“独苗苗”,很多妈妈都像众星捧月般宠爱着他,无论他有什么要求,只要是自己能办得到的,都会去满足他。

一个周末,外面下着大雨,小宇一家都没有出门。当妈妈把午饭做好之后,便叫小宇来吃饭。当小宇看到饭桌上的饭菜时,他撅着嘴说:“怎么又是西红柿鸡蛋和土豆丝啊!我不吃了。”

“你尝尝,可好吃了。”妈妈说道。

“说不吃就不吃。”

“那你想吃什么啊?”

“我想吃麦当劳的儿童套餐。”

“外面下着大雨,不方便出门,今天就算了吧!”

“不,我现在就要去吃!”小宇边说边跺脚。

“如果你被雨淋湿了,感冒了怎么办呢……”

小宇根本听不进妈妈的话,开始哭闹起来。

妈妈急忙说:“好了,别哭了。这样吧,我让你爸爸给你买回来。”

听到妈妈这样说,小宇立即停止了哭泣。

当我们像小宇妈妈一样无条件、无休止地满足男孩的所有要求时,势必会助长他的欲望。而且,他会认为,只要我一哭闹,妈妈就会满足我的要求。那么,他就会经常使用哭闹的手段来要挟我们,直到我们不得不向他妥协为止。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:男孩提出不合理要求—妈妈拒绝—男孩哭闹—妈妈妥协。

因此,为了避免这些问题出现在男孩身上,我们一定要有理智,凡是他提出的不合理要求,就要坚决地说“不”。而且,对男孩说了“不”,就要坚持到底,不给他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。当然,我们也应该把拒绝他的理由讲给他听。

?考虑男孩提出的需要是否合理

当男孩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时,我们不要急于答应或拒绝,而是要认真考虑他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,是否利于培养他的独立性,是否利于他的成长。

对此,我们不要从成人的角度去推测男孩的心理,而是要认真询问他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要求。因为有的时候,男孩提出的要求背后会折射出他的真实想法,比如,他想一家人去郊外游玩,也许并不只是为了玩,而是想借此机会和我们聊聊天。

对于男孩提出的要求,我们应该和他一起分析诸如“哪些是合理的”、“哪些是不合理的”、“哪些是将来可以满足的”之类的问题,并明确告诉他原因。比如,男孩想买玩具,我们就可以这样对他说:“家里的玩具已经很多了,这个就没必要买了,我们可以把钱节省下来,买真正需要的东西。”或者对他说:“等你过生日的时候,妈妈再买给你。”

这样一来,男孩就会知道我们的底线和原则,就能自行判断哪些要求是合理或不合理的。久而久之,他自然就不会提出那些不合理的要求了。

?不同年龄的男孩,要用不同的拒绝招式

面对不同年龄段的男孩,我们要有不同的教育方法。同样,面对不同年龄的男孩提出不合理要求,我们也应该采用不同的拒绝招式。

对于2—4岁的男孩,他正处于人生的第一次“反抗期”。这时候,我们要尽量避免采用强硬的处理手段,而是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。比如,采用“转移注意力”的方式,这一年龄段的男孩很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,我们就可以利用他的这一心理特点,把他的注意力从坚持要做的事情上转移到他感兴趣的事情上。

对于4—6岁的男孩,他正处于从“自我中心”发展到认识周围环境的时期。这时候,我们可以采用“讲道理”的方式来拒绝他的不合理要求。也就是说,我们要简单地向男孩说明为什么不能这样做,如果这样做的话,将会有什么后果。如果他以哭闹的手段要挟我们的话,我们就可以采用“冷处理”的方式,不去理睬他,从而让他知道哭闹是没有用的。

对于年龄大一些的男孩,我们除了可以采用“讲道理”的方式来拒绝他的不合理要求之外,还可以采用“约法三章”的方式。比如,当我们带男孩外出购物时,要事先和他约好“这次需要买什么”,并让他知道,我们不会给他买不需要的物品。到了目的地之后,我们就直接去选购事先约好的物品,如果他要买约定范围之外的物品,我们一定要予以拒绝,并不给他任何回转的机会。

总之,面对男孩提出的不合理要求,我们要根据他的年龄特点,采用不同的拒绝招式。

50. 教男孩学会自我激励,挑战自己

美国哈佛大学的威廉·詹姆斯教授做过一项调查,结果发现: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,仅能发挥自身能力的20%—30%,而当他受到激励之后,其能力可以发挥到80%—90%。也就是说,一个人在受到充分的激励之后,所发挥的能力相当于激励前的3—4倍。

对男孩来说,激励的作用同样巨大。当男孩受到激励之后,他的内心就会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动力,蕴藏在他身上的潜能也会被激发出来,从而激励他朝着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。

事实上,男孩不仅需要得到来自周围人的激励,更需要得到自我激励。如果男孩善于进行自我激励,那么他的成功率就会比不会进行自我激励的男孩高得多。

还有两个月的时间,李昊就要面临小升初的考试。在一次摸底考试中,他的成绩不太理想,离市重点中学的录取线还差20分。回到家后,他把考试的情况告诉给了妈妈。妈妈安慰道:“没关系,现在离考试还有两个月的时间,只要你努力复习,考上市重点中学是没有什么问题的。”

随后,妈妈决定利用“自我激励法”帮李昊找回自信和动力。妈妈让李昊每天早晨起床后对着镜子大喊“我相信自己,我一定可以考上市重点中学”。一开始的时候,李昊只是小声地对着镜子说。妈妈见到后,对他说:“相信自己,就要大声地喊出来。”后来,他真的大声喊出来了。

慢慢地,李昊觉得自己精神抖擞,每天都干劲十足,不禁感到非常高兴。后来,他的学习成绩稳步上升,真的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市重点中学。

这一句简单的自我激励的话真的能够产生如此大的效果吗?

李昊的故事告诉了我们答案,正是由于他每天用这句话来激励自己,才使自己拥有了学习的动力,从而取得了优异的成绩。确切地说,这是自我激励的力量。

因此,从男孩小时候开始,我们就要教他学会自我激励,从而激发出他的潜能和热情,鼓励他不断挑战自己。

?强化男孩的自我激励意识

平日里,我们如果总是这样去激励男孩:“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”、“妈妈为你感到自豪”、“妈妈支持你作出的决定”……在我们的激励下,男孩就会产生一种良好的自我感觉,进而朝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努力。

如果我们有意识地将激励的主语“妈妈”改成“你”,如把“妈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”改成“你要相信你一定可以的”,那么他的潜意识里就会从“妈妈相信”转变为“我相信”。这样一来,我们对男孩的激励就变成了男孩对自己的激励。

?提醒男孩,用积极的语言激励自己

在男孩进行自我激励的时候,我们一定要教他学会用积极的语言。比如,男孩应该说“对我来说,这件事情很容易做到,所以我一定可以成功”,而不要说“对我来说,这件事情并不难做到,所以我不可能失败”。

尽管这两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,但是因为前一句话出现了肯定的语言,他的脑海中种下了“成功”的种子,那么他的潜意识就会“指挥”他去“成功”;后一句话出现了否定的语言,他的脑海中种下了“失败”的种子,那么他的潜意识就会“引导”他去“失败”。

当男孩学会用积极的语言进行自我激励之后,他就会拥有正面积极的心态,就会激励自己朝着期许的方向努力。

?引导男孩借用榜样激励自己

如果我们只是让男孩借用一些空洞的语言来进行自我激励,可能还不能完全让他从中吸取更大的能量。这时候,如果有一个与男孩有相似经历并取得成功的人为他引领方向的话,就等于为他点亮了人生路上的明灯。这样一来,他就会暗暗地激励自己向榜样学习,并激励自己朝着这个方向前进。

所以,平时我们要多引导男孩看一些名人成才故事或传记,也要鼓励他善于向身边的人学习,从而帮他找到最能激励自己的榜样。

51. 开阔男孩的眼界,让他具备大视野

一个男孩从出生之后,就对外界事物产生了较强的好奇,想去认识、去探索。如果男孩有机会去认识、探索周围的新鲜事物,那么他的眼界自然就会变得开阔。

然而,如今的很多男孩生活范围却非常狭窄,一些生活在农村的男孩没见过摩天大楼,没去过动物园、游乐园,没吃过肯德基、麦当劳,没在电影院看过电影,等等;而一些生活在城市的男孩没见过猪、牛、羊等牲畜,分不清韭菜和小麦,不知道大米、面粉是从哪里来的,不知道土豆是长在地里还是长在树上,等等。一个所见所闻少得可怜的男孩,又怎么会有开阔的眼界呢?

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:“眼光越高远,视野越开阔。”“只有站得高,才能看得远。”这也在告诫我们,只有我们站得足够高、看得足够远,才能尽自己的能力开阔男孩的眼界,从而让他具备大视野。那么,我们应该如何去做呢?

?借用阅读开阔男孩的视野

我们都知道,有益的书籍是人类最好的老师。男孩通过阅读有益的书籍,不仅可以积累更丰富的知识,体验更丰富的情感,还可以开阔眼界,激发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心。

因此,随着男孩年龄的增大和求知欲的增强,我们要鼓励他广泛接触更丰富、更有意义的、不同类别的书籍,比如,《弟子规》、《三字经》、《百家姓》、《千字文》等中华儿童启蒙经典;《大学》、《中庸》、《论语》、《孟子》等国学经典;《小王子》、《秘密花园》等有意义的世界名著;《十万个为什么》等科普类的书籍;等等。

由于书籍的品质良莠不齐,我们要协助男孩做好选择,谨防他阅读一些低俗、不健康的书籍。如果我们有时间和精力的话,最好先把男孩要阅读的书籍大致翻阅一遍,看看是否有不适合他看的内容,如果有的话,就不要拿给他看。

?经常带男孩参观科技馆等场所

一般来说,男孩比较喜欢了解历史、天文、地理、军事等方面的知识。那么,科技馆、博物馆、天文馆、博览会、科博会、展览会等,绝对是男孩增长见识、开阔眼界的好地方。

小凯10岁了,非常喜欢历史、天文、军事方面的知识。对此,妈妈经常带他参观科学技术馆、天文馆。

在科学技术馆,小凯最喜欢参观关于中国古代传统技术的展厅,因为他可以看到介绍四大文明、陶瓷、机械、建筑、天文等学科内容的资料,还可以看到古代的火箭、战船、指南针、水车等;在天文馆,小凯可以观看到月亮、行星、星云、星团,还可以观看到日食、月食等天象。

虽然男孩可以从书本中接触到这些方面的知识,但是文字图片和真实的形象还是有一定差别的。当男孩通过视觉直观地接触到书本上所描绘的知识之后,不仅会加深他的印象,还会开阔他的眼界。

?让男孩在旅行中开阔眼界

俗话说: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。”读书可以增长知识,行路可以增长见识。任何一个男孩无论对书本的知识了解并掌握了多少,都应该走出书本,走进大自然中,阅读这些承载着无数知识的“无字之书”。

如果条件和时间允许的话,我们可以带男孩去畅游祖国的大好河山。对于目的地的选择,我们要尽量尊重男孩的意愿,选择他真正感兴趣的地方,尽量不去过于喧闹、嘈杂的地方。

为了让男孩更好地学到知识、开阔眼界,在旅行之前,我们可以建议他带着问题去探索;在旅行过程中,我们可以给他讲讲景点介绍和传说故事;在旅行结束之后,我们还可以让他谈一下自己的感悟。当然,这一切都要从男孩的兴趣出发,如果他不喜欢,我们也不必强求。

如果条件不允许的话,我们也可以经常带男孩到郊外、公园里走走,有意识地引导他认识自然界,比如,蹲下来看一看蚂蚁搬家,听一听小鸟的叫声,踮起脚尖摸一摸小树的叶子,闻一闻小花的味道,等等。这样一来,男孩的思维就会变得活跃,他的视野也会变得开阔。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