A+ A-
A+ A-

“各位老师好,我是468号考生刘一菲,来自美国!”

面带着一丝微笑的刘一菲,极其自信的站在了舞台之前,那笑容极富有感染力,让人忍不住会心生一丝好感。

完全看不出她刚刚紧张的情绪。

只能说,这一刻的刘一菲,很好的把它给掩藏了下去。

虽然陈愈能看到她手指微微动了下,这说明,她还是有一些。

不过一个15岁的女孩在这样的场合,已然是做的很好,能让人一眼就看出来,她有过一些舞台经验。

比前面的考生好太多太多。

一句简短的自我介绍,她就完全让所有人知道了,什么是差距。

普通话标准,咬字非常清晰,让人眼前不由的一亮。

此外台词、站姿、外貌,还有那从内到外展露出来的亲和力,那就更不用说了。

无一不是秒杀。

这是陈愈的观点。

而在场的考生,和三位考官,他们都被刘一菲自我介绍中的那个美国,所吸引住了。

来自美国?

这是每个人都听得很真切的一句话。

而这,其实是一个考核的小技巧。

陈愈猜测,是他妈刘晓丽或者培训机构的老师,让她故意这么说的。

原因么,很简单。

所谓的初试,不过是给考官们留下深刻的印象,而这个自我介绍,国籍显然是非常突出自己的点;美国在时下的02年,还没那么人厌他惧。

可以说,02年的好莱坞,那绝对是全世界所有电影人都神驰向往的地方,没有之一。

所以刘一菲在考试中这样说,其实也无可厚非。

“……”

在场的所有人,全都有些侧目的看着舞台上显得亭亭玉立的女孩。

连带三位考官,也忍不住低下头,再次看了眼刘一菲的简历。

事实上,他们在初试前,知道有几个留学生要来参加艺考,只不过,不知道具体是谁罢了。

“原来是你?”

王景松笑了笑,朝旁边的崔新青和许小丹看了眼,两个人也微微的点了点头。

对于刚刚刘一菲自我介绍中展示出的一些文艺功底,身为专业老师,他们当然是听的看的一清二楚。

“诗朗诵吧!”

这一次却是崔新青发话。

刘一菲立马道:“我要朗诵的诗歌,是余光中的《乡愁》!”

依然是很抑扬顿挫相当具有台词功底的腔调,刘一菲说完这一句后,整个人的情感也好似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。

看得出,她肯定是经过专业诗朗诵老师培训过的。

所以才有这样的感情迸发技巧,外加有一点点的“入戏”!

融入她接下来要诵读的诗歌之中。

“乡愁!”

“小时候

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

我在这头

母亲在那头……”

缓缓低吟的声音响起,说不上太过出色,但咬字和节奏非常到位。

她整个人仿佛走进了诗歌的意境,一字一句在那诵读出声。

《乡愁》这首现代诗,诗朗诵的难度其实不高,主要还是考验朗读者的情绪和表演;很多的艺考培训班,对这首诗诵读时的要点和注意事项,都可谓是研究的非常透彻。

说到底,北电三试之中,初试和复试是筛除不专业的学生,三试才是针对专业者的大考。

所以刘一菲只需要正常发挥,晋级复试那基本是十拿九稳。

很快,30秒的诗朗诵结束。

刘一菲朝着三位考官鞠了个躬,便直接退下了舞台。

无数的考生全部艳羡的看向了她,对于他们来说,刘一菲的表现可谓是完美中的完美。

出众的颜值、落落大方的气质,外加国籍和表现,这绝对是能够考入北电的苗子。

人比人就是这么气死人。

让人最绝望的就是亲眼看到自己和对方的差距,却完全明白,可能这一辈子都没法弥补这种差距。

说的就是在场的很多考生。

连他们都看出了刘一菲的出色,更何况是三个考官。

“下一个!”

王景松在刘一菲的简历上微微勾选了一下,便直接拿到了一旁。

他并没有看接下来陈愈的那张简历,而是抬头看向了舞台中央;陈愈在他出声的那一刹那,整个人就如同标枪一般,直接从台下站起。

演员的起身姿势,是表演中形体的一种。

就刚刚那一幕,有人呼喊,你要做的,就是立即回应,要做到反应快、起身干脆、身体笔直。

很显然,陈愈完美的完成了这一点。

“练过的!”

许小丹瞥了眼陈愈,王景松也是眯了眯眼,眼神紧紧的盯着朝他走近的陈愈。

陈愈没有任何退缩,迎向了三个考官的眼神,身体很是舒展的走到了舞台之前。

一点都没有紧张,反而显得非常的松弛。

“可以!”

王景松内心给了陈愈一个满意的评价。

这个出场,算是这个班上男生中最好的;跟刚刚那个刘一菲比起来,也不遑多让。

就是身姿,没有刘一菲那种舞蹈的架子。

不过陈愈的优势,是自然。

他比刘一菲更加放松,王景松居然从他身上,感受不到一丝的紧张情绪,反而有一种锋芒即将展露的亢奋。

是的,亢奋感。

那种迫不及待想要展示的亢奋感。

说实话王景松这几天初试这么多学生,还是第一次,从一个学生身上,感受到了这种锐气。

初生牛犊不怕虎么?

王景松笑了笑,内心居然有些期待眼前这个考生的表现。

不怕考试的学生他见多的,但不怕艺考的考生,陈愈还是头一个。

是绝对的自信,还是莽?

王景松思绪在那想着,耳边却听到了陈愈在那自我介绍的声音。

下一秒,他的神情就有些变了。
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