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借一次板车,你当真把这两条鱼给我?”
王婶有点不太相信。
她更愿意相信,这街溜子是耍她玩的。
哪有那么好事啊?
可是。
李夏却笑容灿烂,点了点头。
“王婶,您平时常常照看我家的两个小娃子,也怪麻烦您的,这两条鱼也算对您的感激……”
这是李夏的真心话,街里街坊,王婶人还算是不错的。
听李夏这么一说,王婶倒是有点相信了。
不过,她也纳闷,今天真的太阳打西边出来了?
能从这混小子口中听到这种话。
他莫不是脑袋被门夹了吧?
李夏这个不着调的混子,什么时候开始关心起自己的两个小娃子了?
你要说李夏这种街溜子洗心革面,王婶是怎么也不相信的。
她更愿意相信,这混小子走路摔到了脑袋。
正疑惑着。
李夏已经把两条鱼塞到了王婶的手中。
王婶感觉到手里一沉,嚯,这两条鱼加起来,足足有两斤半呢!
又咽了咽口水。
晚上能吃鱼肉了。
王婶有点如梦似幻的感觉。
刚才还在藤椅上躺着做梦呢,没想到一会儿的工夫,梦想成真了?!
“王婶,那我这就把板车借走了,回头江叔从田里回来,你跟他支语一声。”
说着,李夏进了门。
他把板车上堆放的草垛子搬下来,然后推车出门。
王婶拎着两条鲜活鲫鱼,心里美滋滋的。
“嗨,你赶紧推走吧,这板车我还做不了主啊,不用跟你江叔说。”
把李夏送出了门,王婶立刻把两条鱼放在脸盆里养了起来。
这时,王婶才回想起李夏刚才说的话。
什么?
这鱼是李夏在河里钓的?
以前村子里可有不少人钓过河里的鱼,不过都是花的时间多,钓起来的鱼很少。
很多时候,都是两三天钓起来一两条巴掌大的鱼,虽然是改善了伙食。
但是花的时间多,地里的庄稼还没人管,得不偿失。
如此,村里人就不再打河里鱼的注意了。
鱼是李夏钓的,这事王婶倒是相信了。
李夏别的本事没有,说到抓鸟摸鱼,没准还真有这本事。
不过,要钓到这两条大肥鱼,运气也是很不错啊。
这街溜子没正经工作,如果每天都有这好运,能钓上一两条这样的野鱼,说不定能改善生活。
不过。
王婶转念一想,像这样的大肥鱼,怎么可能每天都钓得到,李夏也只是运气好罢了。
钓鱼是很花时间精力的,把运气赌在上面,万一运气不好,钓不上来,白白浪费时间,不值当。
王婶甩了甩头,心里道:“我去管那街溜子作什么,得想想晚上这鱼该怎么烧……”
……
李夏把板车推进自己院子,仔细检查了一下。
毕竟这板车常年不用,车轮子是否生锈、木板是否虫蛀,都是问题。
板车是用来拉鱼去镇上集市卖的,万一坏在半道上就麻烦了。
李夏仔细反复检查后,板车并没有什么大问题,挺结识。
朵朵看见板车,把球丢给了暖暖,屁颠颠跑过去,睁着大眼睛,好奇道:
“爸爸,要朵朵帮忙吗?”
四岁的朵朵,已经有一些思维能力。
她猜测,李夏可能是要用这板车去县城赚钱。
懂事的她,想帮李夏的忙。
这时,暖暖抱着竹篾球,也蹦蹦跳跳跑过来。
“粑粑,暖暖也来帮忙。”
李夏在两个小家伙脑袋上轻轻拍了拍,温柔说道:
“你们两个小家伙,乖乖呆在家里,就是帮忙了。爸爸去趟县城,回来的时候,给你们带好吃的哦。”
“好~!”
“好~!”
两个小家伙立刻听话点头。
把她们两个留在家里,李夏是放心的。
两个小家伙一直很乖巧,也没有男孩子那么皮,不用担心她们会磕磕碰碰受伤。
而且,还有隔壁王婶照顾着。
若是哭声传到隔壁,王婶会第一时间赶过去。
……
李夏从屋子里,把两个小家伙洗澡用的塑料大盆拿了出来。
塑料盆已经有用了好几年了,开裂的地方,用黄色的胶带贴着。
李夏把塑料盆放在板车上,然后把缸里的鱼往盆里放。
塑料盆够大,盛满了鱼。
李夏抱了一捆猪草,盖在面上,防止鱼儿蹦出来。
缸里还留着几条鱼,是留着自己吃的。
李夏推着板车来到了县城。
从村子到县城,有十几里路。
李夏年轻力强,脚程快,花了不到一个小时。
县城很热闹,有供销社、肉联厂、矿区家属楼……
八十年代,是遍地黄金的年代。
计划经济时代已过,即将要迎来市场经济时代。
“投机倒把”已经成为了过去式。
目前,虽然还没有个体商户的概念,但不少人已经开始光明正大的摆地摊。
不过物资还是匮乏。
有手艺人,做板凳、编竹篮子卖;有人卖自己田里种的新鲜蔬菜;有卖烧饼的;也有卖狗皮膏药的……
李夏在家属楼附近找了一处人流量大的地方,开始卖鱼。
这会儿,家家户户的职工还没下班。
早晨和傍晚,家庭主妇们都会出来买菜。
而在这个时候。
噗通……
一条鳊鱼从塑料盆里跳了出来,在空中划出一条弧线,落在了地上。
鱼,活力十足。
在地上活蹦乱跳,鱼嘴不停张合着。
来来往往中年妇女们,恰巧就看见了这一幕。
李夏还没吆喝,就有一个中年女人过来问了。
“哎!你这鱼可真肥,卖吗?”
李夏笑容灿烂,回答道:
“当然卖啊!”
“大姐啊,您可真有眼光,这鱼是上午从河里钓的,新鲜着呢,您看,多有活力!”
中年妇女被李夏这嘴一叫一夸,眉开眼笑。
“就这条鳊鱼够大,多少钱一斤啊?”
“七毛八一斤,大姐,您是我第一个顾客,给您优惠,七毛五一斤,您看怎么样?”
中年妇女点了点头,笑道:“行,小伙子你倒是很爽快,这条鱼我要了。”
李夏卖的价格并不贵。
应该说是便宜很多。
菜市场鲜鱼的行情,整条鱼在一斤以上,八毛二分一斤,一斤以下七毛五分一斤。
而外面的小摊贩,自然是要菜市场便宜一点的,否则大家为什么不在菜市场里面买?
这条鳊鱼又大又肥,远超过一斤了,李夏只卖七毛五,已经是很实惠了。
“好嘞。”
李夏从板车上拿出一杆老式杆秤,这秤是李夏在家里翻箱倒柜找到的。
以前李父经常到山上挖笋,然后扛着一麻袋笋,去县城里卖钱,除了种田,这是家里另一经济来源。
后来李父腿脚不好,就没有再去了。
李夏把鱼放在托盘上,然后拎着提绳,划拉秤砣……
“大姐,一斤七两,您瞧!”
李夏把刻度展示给中年妇女看,后者看了看,点了点头,然后掏钱。
李夏熟练的抽出两根稻草,拧了拧,然后从鱼嘴穿入,鱼鳃穿出,打了个结,提溜着,把鱼递给中年妇女。
收了一块两毛五分。
这是李夏重生后,赚的第一笔钱。
几张毛票握在手里,踏实。
“嗯,你这小伙子是个实在人,明天还来吗,我买条鲫鱼回家煲汤,我儿媳妇怀孕了。”
这中年妇女看衣着打扮瞅着富态,估计是领导干部的家属,平时吃得很好啊。
李夏笑着道:“明天还来,大姐,给您留条肥的。您也帮着我介绍下生意,我给您优惠!”
“好。”
中年妇女开心的走了,也记住了李夏的摊位。
第一单生意开张后,后面生意陆续就来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