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APP,全本阅读

打开
A+ A-
A+ A-
第4章 李長松的任命如同一塊巨石投入朔方城這潭死水,激起的漣漪迅速擴散。陸遠,這個數日前還是默默無聞、甚至被人視作累贅的罪吏之子,一躍成為新設“奇兵司”的主事,掌管着城防革新的關鍵一環。消息傳開,城中軍民反應不一,有驚奇,有質疑,亦有幾分隐秘的期待。
陸遠沒有時間理會外界的紛紛擾擾。他領了李百戶的手令,帶着王大石和李百戶指派的十名老卒、二十名民夫,徑直去了城西一處廢棄的武庫。這裡雖然破敗,但地方還算寬敞,勉強能作為奇兵司的臨時駐地和工坊。
“陸主事,這…這也太破了點吧?”一名老卒看着蛛網遍結、塵土盈尺的武庫,忍不住咧了咧嘴。他叫錢老三,是十名老卒中年紀較長、經驗也相對豐富的一個,以前在軍中管過些雜務。
“破點好,清淨,也方便我們行事。”陸遠不以為意,他卷起袖子,率先拿起一把破掃帚開始清掃,“弟兄們,咱們奇兵司草創,一切從簡。先把這裡打掃出來,日後有的是機會換好地方。”
王大石二話不說,也跟着動手。那十名老卒見陸遠一個文弱少年都親自動手,也不好意思再抱怨,紛紛找來工具開始清理。二十名民夫更是唯唯諾諾,不敢怠慢。
陸遠一邊清掃,一邊觀察着這三十個人。老卒們大多面帶菜色,但眼神中還殘留着幾分軍人的悍勇,隻是被長期的困頓消磨了銳氣。民夫們則顯得更加麻木和膽怯。要将這些人捏合成一支有戰鬥力的隊伍,并非易事。
“王伯,”陸遠将一堆垃圾掃出門外,對王大石道,“你熟悉城中情況,這十位老哥,你幫我了解一下他們的過往和擅長。民夫這邊,也挑幾個手腳麻利、腦子活泛的出來。”
“好嘞,主事放心。”王大石應下。
一個時辰後,武庫内外煥然一新。陸遠讓人搬來幾張破舊的桌椅,又尋了些木炭和粗紙。他攤開紙,開始繪制“驚馬木鸢”的草圖。現代工程制圖的底子讓他下筆精準,各種結構、尺寸标注得清清楚楚。
錢老三等幾個老卒好奇地湊過來看,隻見紙上畫着些他們看不懂的線條和符号,隻有一個大緻的鳥形輪廓能勉強辨認。
“主事,這畫的是個啥?真能把蠻子的馬吓跑?”錢老三忍不住問。
陸遠放下炭筆,拿起草圖,對衆人解釋道:“此物名為‘驚馬木鸢’。主體以輕木為骨,蒙上韌紙或薄布,做成鷹隼之形。腹内可藏響鈴,尾部可附磷火。夜間放出,風吹鈴響,磷火幽幽,形如鬼魅,足以驚擾敵軍馬匹,使其夜不安寝。”
他盡量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,但衆人聽得仍是一知半解。
“磷火?那是什麼東西?會自己着起來?”一個名叫孫二狗的年輕民夫好奇地問,他是王大石挑出來的幾個機靈人之一。
“磷,取自鬼火,或由牲畜骨殖煅燒研磨而成。此物遇空氣潮濕,便能自燃發微光。”陸遠簡單解釋了白磷的特性,當然,他隐去了具體提煉的複雜工藝,隻說可以搜集。實際上,他更傾向于使用硫磺、硝石和木炭粉末混合後,以特定方式引燃來制造閃光和煙霧效果,這比提煉白磷現實得多。
“大人,這做鳥形的骨架,用什麼木頭好?城裡木料不多,多是些硬木,做大了怕飛不起來。”一個頭發花白、身形瘦削的老者開口道,他叫錢有德,是城中為數不多的老木匠,這次也被征調過來。他一開始對陸遠這個毛頭小子當主事頗有些不以為然,但看了陸遠畫的圖紙後,發現那些結構标注得有模有樣,倒也不敢小觑。
“錢師傅說的是。”陸遠點頭,“骨架需用韌竹或質輕的桐木、柳木。城中若無,可派人去城外砍伐。蒙皮的紙,要用韌皮紙,或是多層麻紙疊加,刷上桐油以防潮。至于響鈴,搜集些銅鈴即可。關鍵是磷火,不,我們稱之為‘曳光劑’,需要硝石、硫磺和細木炭粉。”
“硝石和硫磺,藥鋪裡或許有些,但量肯定不多。這玩意兒都是管制品。”錢老三皺眉道。
“有多少算多少,先弄來再說。”陸遠道,“另外,我還需要大量幹燥的艾草、狼糞,以及一些陶罐、粗布。”
接下來的兩天,奇兵司衆人便在陸遠的指揮下忙碌起來。王大石帶着人四處搜羅物資,木料、竹子、廢紙、破布、銅鈴,甚至連一些人家屋檐下的燕子窩都被他客客氣氣地“借”了過來,隻為那一點點幹燥的泥土和草莖。錢有德老木匠帶着幾個有木工基礎的民夫,按照陸遠反複修改的圖紙,小心翼翼地制作木鸢骨架。孫二狗等幾個年輕人則負責研磨硝石、硫磺和木炭粉,弄得灰頭土臉。
期間也并非一帆風順。硝石和硫磺果然稀缺,王大石跑斷了腿,也隻從幾家藥鋪和李百戶的私庫中搜刮到不足十斤。韌皮紙更是難尋,最後隻能用多層麻紙刷桐油代替,效果打了折扣。
更讓陸遠頭疼的是人。老卒們雖然聽令,但積極性不高,做事拖沓。民夫們更是畏畏縮縮,稍遇困難便想退縮。
陸遠沒有過多苛責,他知道改變非一日之功。他以身作則,親自參與制作,遇到技術難題便耐心講解。每日收工,他會盡量讓衆人吃上一頓飽飯——哪怕隻是稀粥配鹹菜,這在斷糧邊緣的朔方城已是難得。他還從李百戶那裡争取到少量賞錢,對表現突出者予以獎勵。
漸漸地,奇兵司的氛圍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。衆人看陸遠的眼神,從最初的懷疑、不解,慢慢多了一絲信服。他們看到這個年輕的主事并非誇誇其談,而是真的在用心做事,并且總能想出些他們聞所未聞卻似乎又有些道理的法子。
第三日黃昏,在衆人期待的目光中,第一具“驚馬木鸢”終于制作完成。它翼展近丈,形似蒼鷹,骨架紮得精巧,蒙皮也算平整。陸遠親自在木鸢腹内綁上幾個銅鈴,又在尾部固定了一個用陶罐改造的簡易“曳光劑”容器。
“今夜,便讓它一鳴驚人。”陸遠看着自己的作品,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興奮。對于他來說,這不僅僅是一個木鸢,而是他立足這個時代的第一個關鍵道具。
李長松的任命如同一塊巨石投入朔方城這潭死水,激起的漣漪迅速擴散。陸遠,這個數日前還是默默無聞、甚至被人視作累贅的罪吏之子,一躍成為新設“奇兵司”的主事,掌管着城防革新的關鍵一環。消息傳開,城中軍民反應不一,有驚奇,有質疑,亦有幾分隐秘的期待。
陸遠沒有時間理會外界的紛紛擾擾。他領了李百戶的手令,帶着王大石和李百戶指派的十名老卒、二十名民夫,徑直去了城西一處廢棄的武庫。這裡雖然破敗,但地方還算寬敞,勉強能作為奇兵司的臨時駐地和工坊。
“陸主事,這…這也太破了點吧?”一名老卒看着蛛網遍結、塵土盈尺的武庫,忍不住咧了咧嘴。他叫錢老三,是十名老卒中年紀較長、經驗也相對豐富的一個,以前在軍中管過些雜務。
“破點好,清淨,也方便我們行事。”陸遠不以為意,他卷起袖子,率先拿起一把破掃帚開始清掃,“弟兄們,咱們奇兵司草創,一切從簡。先把這裡打掃出來,日後有的是機會換好地方。”
王大石二話不說,也跟着動手。那十名老卒見陸遠一個文弱少年都親自動手,也不好意思再抱怨,紛紛找來工具開始清理。二十名民夫更是唯唯諾諾,不敢怠慢。
陸遠一邊清掃,一邊觀察着這三十個人。老卒們大多面帶菜色,但眼神中還殘留着幾分軍人的悍勇,隻是被長期的困頓消磨了銳氣。民夫們則顯得更加麻木和膽怯。要将這些人捏合成一支有戰鬥力的隊伍,并非易事。
“王伯,”陸遠将一堆垃圾掃出門外,對王大石道,“你熟悉城中情況,這十位老哥,你幫我了解一下他們的過往和擅長。民夫這邊,也挑幾個手腳麻利、腦子活泛的出來。”
“好嘞,主事放心。”王大石應下。
一個時辰後,武庫内外煥然一新。陸遠讓人搬來幾張破舊的桌椅,又尋了些木炭和粗紙。他攤開紙,開始繪制“驚馬木鸢”的草圖。現代工程制圖的底子讓他下筆精準,各種結構、尺寸标注得清清楚楚。
錢老三等幾個老卒好奇地湊過來看,隻見紙上畫着些他們看不懂的線條和符号,隻有一個大緻的鳥形輪廓能勉強辨認。
“主事,這畫的是個啥?真能把蠻子的馬吓跑?”錢老三忍不住問。
陸遠放下炭筆,拿起草圖,對衆人解釋道:“此物名為‘驚馬木鸢’。主體以輕木為骨,蒙上韌紙或薄布,做成鷹隼之形。腹内可藏響鈴,尾部可附磷火。夜間放出,風吹鈴響,磷火幽幽,形如鬼魅,足以驚擾敵軍馬匹,使其夜不安寝。”
他盡量用淺顯易懂的語言解釋,但衆人聽得仍是一知半解。
“磷火?那是什麼東西?會自己着起來?”一個名叫孫二狗的年輕民夫好奇地問,他是王大石挑出來的幾個機靈人之一。
“磷,取自鬼火,或由牲畜骨殖煅燒研磨而成。此物遇空氣潮濕,便能自燃發微光。”陸遠簡單解釋了白磷的特性,當然,他隐去了具體提煉的複雜工藝,隻說可以搜集。實際上,他更傾向于使用硫磺、硝石和木炭粉末混合後,以特定方式引燃來制造閃光和煙霧效果,這比提煉白磷現實得多。
“大人,這做鳥形的骨架,用什麼木頭好?城裡木料不多,多是些硬木,做大了怕飛不起來。”一個頭發花白、身形瘦削的老者開口道,他叫錢有德,是城中為數不多的老木匠,這次也被征調過來。他一開始對陸遠這個毛頭小子當主事頗有些不以為然,但看了陸遠畫的圖紙後,發現那些結構标注得有模有樣,倒也不敢小觑。
“錢師傅說的是。”陸遠點頭,“骨架需用韌竹或質輕的桐木、柳木。城中若無,可派人去城外砍伐。蒙皮的紙,要用韌皮紙,或是多層麻紙疊加,刷上桐油以防潮。至于響鈴,搜集些銅鈴即可。關鍵是磷火,不,我們稱之為‘曳光劑’,需要硝石、硫磺和細木炭粉。”
“硝石和硫磺,藥鋪裡或許有些,但量肯定不多。這玩意兒都是管制品。”錢老三皺眉道。
“有多少算多少,先弄來再說。”陸遠道,“另外,我還需要大量幹燥的艾草、狼糞,以及一些陶罐、粗布。”
接下來的兩天,奇兵司衆人便在陸遠的指揮下忙碌起來。王大石帶着人四處搜羅物資,木料、竹子、廢紙、破布、銅鈴,甚至連一些人家屋檐下的燕子窩都被他客客氣氣地“借”了過來,隻為那一點點幹燥的泥土和草莖。錢有德老木匠帶着幾個有木工基礎的民夫,按照陸遠反複修改的圖紙,小心翼翼地制作木鸢骨架。孫二狗等幾個年輕人則負責研磨硝石、硫磺和木炭粉,弄得灰頭土臉。
期間也并非一帆風順。硝石和硫磺果然稀缺,王大石跑斷了腿,也隻從幾家藥鋪和李百戶的私庫中搜刮到不足十斤。韌皮紙更是難尋,最後隻能用多層麻紙刷桐油代替,效果打了折扣。
更讓陸遠頭疼的是人。老卒們雖然聽令,但積極性不高,做事拖沓。民夫們更是畏畏縮縮,稍遇困難便想退縮。
陸遠沒有過多苛責,他知道改變非一日之功。他以身作則,親自參與制作,遇到技術難題便耐心講解。每日收工,他會盡量讓衆人吃上一頓飽飯——哪怕隻是稀粥配鹹菜,這在斷糧邊緣的朔方城已是難得。他還從李百戶那裡争取到少量賞錢,對表現突出者予以獎勵。
漸漸地,奇兵司的氛圍有了一些微妙的變化。衆人看陸遠的眼神,從最初的懷疑、不解,慢慢多了一絲信服。他們看到這個年輕的主事并非誇誇其談,而是真的在用心做事,并且總能想出些他們聞所未聞卻似乎又有些道理的法子。
第三日黃昏,在衆人期待的目光中,第一具“驚馬木鸢”終于制作完成。它翼展近丈,形似蒼鷹,骨架紮得精巧,蒙皮也算平整。陸遠親自在木鸢腹内綁上幾個銅鈴,又在尾部固定了一個用陶罐改造的簡易“曳光劑”容器。
“今夜,便讓它一鳴驚人。”陸遠看着自己的作品,眼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興奮。對于他來說,這不僅僅是一個木鸢,而是他立足這個時代的第一個關鍵道具。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