打开APP,全本阅读

打开
A+ A-
A+ A-
第8章 “起來吧,大姐。”小姨的聲音軟得像棉絮,卻讓大姨抖得更厲害,“沒事兒的,也沒影響到我什麼。”
我靠在藥櫃邊沒吭聲,目光落在一旁的錦旗牆上。
大姨順着我的目光看去,突然“哇”地哭出來:
“德善妹妹,我知道錯了當年沒借錢是我短視,後來瞎造謠是我糊塗”
“你跟望娃大人有大量,别跟我一般見識”
姨夫猛地給了她後背一巴掌:
“哭什麼哭!跟望娃說正經的!”
我擡手制止了他。
窗外傳來兩兄弟的交談聲,是小姨的兩個兒子笑鬧着一起回來,看見醫館裡的情景愣住了。
二十年前,他們為了給我湊路費去磚廠搬磚,如今一個成了鎮上的民辦教師,一個接了小姨的班在醫館抓藥。
我終于開口,聲音不高卻讓整個屋子靜下來:
“大姨,二十年前你給我五十塊錢時,我就知道人跟人不一樣。現在你跑來道歉,是因為姨夫丢了升職機會,不是真覺得錯了。”
大姨的哭聲戛然而止,嘴皮子哆嗦着說不出話。
小姨拽了拽我的袖子,眼神示意我“差不多就行了”。
我知道她心軟。
也多因為她當初心軟願意拉我一把,才能有我的今天。
所以我并不打算跟她擰着來。
“這樣吧,”我從抽屜裡拿出份文件,“縣醫院那批心電圖機,我可以讓分公司調撥。但有兩個條件:第一,你得在村委會廣播站公開道歉,把當年借錢和這次造謠的事說清楚;第二”
我頓了頓,再次看向小姨:
“以後醫館進藥材,你家雜貨鋪得按批發價供貨,不許擡價。”
姨夫眼睛一亮,趕緊點頭:
“行行行!保證辦到!”
大姨卻梗着脖子不吭聲,直到姨夫又要擡手打她,才哭喪着臉答應下來。
臨走時,她路過藥櫃,看見那套失而複得的醫書被玻璃罩子供着,突然伸手想摸,又被小姨輕輕擋開了。
這事過後,大姨果然在廣播站道了歉。
起初鄉親們還在背後指指點點,但小姨每次見了她,依舊會問“大姐吃了嗎”。
甚至有次她感冒發燒,還是小姨背着藥箱去她家瞧的病。
甚至有次她感冒發燒,還是小姨背着藥箱去她家瞧的病。
轉眼到了秋天,醫館後院的山楂樹結了果。
小姨把山楂曬成幹,給我裝了滿滿一布袋:
“北京幹燥,泡水喝敗火。”
她說話時,鬓角的白發又多了些,卻比二十年前賣書時笑得更舒展。
這天我正在醫館幫着曬藥材,鎮黨委書記突然來了,身後跟着個扛攝像機的年輕人。
書記拍着我肩膀:
“望娃啊,縣電視台想做個專題,講講你和德善大夫的故事,弘揚一下咱這知恩圖報的風氣。”
小姨一聽就擺手:
“可别拍我,我這手都是老繭,上電視不好看。”
“好看!”書記哈哈大笑,“您這雙手,可是捧出了個大學生,救活了多少鄉親,誰敢說您這手不好看!”
專題片播出那天,全鎮的電視都調到了縣台。
畫面裡小姨給虎娃他娘紮針,陽光透過窗棂照在她的白大褂上,藥箱上的補丁清晰可見。
解說員說着“賣醫書供外甥上大學”的往事,我看見電視畫外,大姨家雜貨鋪的門簾動了動。
她露出半張臉,眼神複雜地盯着屏幕。
沒過幾天,小姨收到個匿名包裹,裡面是兩斤上好的西洋參。
還有張字條,墨迹很淡,寫着“給德善妹妹補身子”。
小姨拿着字條看了半天,最後把參片放進了給鄉親們熬的公共湯藥裡。
我望着藥罐裡翻滾的藥材。
蒸汽氤氲中,仿佛又看見二十年前那個賣書的午後。
小姨背着空藥箱走在田埂上,布衫被風吹得像片要飛走的葉子。
而如今,這片葉子終于落在了紮根的地方。
連帶着那些曾經的褶皺和補丁,都在陽光下舒展成了最妥帖的模樣。
假期快結束時,我又告别鄉親和小姨回到了北京。
而專題片播出半年後,我接到小姨的電話。
她說大兒子想考北京的教師編,小兒子琢磨着跟我學醫療器械維修。
我連夜給他們收拾出兩間屋子,陽台上擺好了小姨愛吃的山楂幹。
全文阅读>>
  1. 上一章
  2. 目录
  3. 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