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奶突然大笑了起來,直接走出門去,還是停下來告訴了他,「那本書當時包著一塊紅色的花布,它放在你屋子,那扇靠街的窗戶上,對不對?」
爺爺定住了,他的腦袋反應起來,「你怎麼知道?你是說…」
「你一直說想要那本書,但是你媽媽不讓你買,說讓你把前面買的書看完再說。」
奶奶有些恍惚,「當時,我可是花了半個月的打工錢呢,買完偷偷放在那里送給你。」
「我扔掉我送你的書也沒什麼錯吧,原來你一直以為是別人給你的,就你當時結婚以來的鬧騰,我說是我給你買的,已經沒什麼意義了。」
「你完全看不到,你買的花我那麼細心呵護著,我們一起過了大半輩子,我做了那麼多你還覺得我是不在乎你。」
「這麼多年了,我以為你總會有改變的一天,可惜你表現出來的只有對我的不滿和對小葉的掛念,看來我們真的是不合適做夫妻。」
「我已經不再年輕了,只想做讓自己開心的事情,趁著腿腳還利索想多看看走走,不想和你再做無謂的爭執了。
爺爺的手無力地放下來,他想說什麼但是什麼都沒有說出來。
13 花開花落
爺爺終于病倒去醫院了,這些話對他的刺激很大,他昏迷中反復說著,自己錯了,自己什麼都辦砸了。
那天兩人的爭吵大家模糊間聽了個大概,看他現在這樣真的不知道說什麼好。
奶奶看他在醫院住了幾天恢復了。
很快收拾行李,動身回了理市。
她帶走了很多自己的東西,下決心在那邊定居了,并歡迎我們多去看望她。
爺爺痊愈后越發沉默寡言,他沒有再給奶奶送花,而是買一些生活用品時不時寄到理市。
他也沒有在折騰過,好像完全結束了青春期。
他還是會多多關注奶奶賬號的更新,但是再也不提想重新在一起的事情了。
奶奶開了一個小雜貨鋪,中間會賣一些鮮花,每天也不多但總是早早售空。
她和李老太還研究了插花藝術,包裝花朵上更為精致美觀。
她從來沒有給爺爺打電話,但每年在買一些當地特產寄給我們時,還是會專門有一份給爺爺的。
大家從年頭到年尾都會輪換著去照顧奶奶,爺爺也沒有說一塊去看看。
那邊氣候宜人,奶奶會在周邊旅行,精神頭一直很好,這讓我們對定居在理市的她也放心不少。
日子過了這麼十年后,奶奶離世了,她是在睡夢中走的,臉上一直掛著平和的笑意。
大家按照她的意愿,把她葬在了理市一個植被茂密,長滿鮮花的山上公墓。
她那間小賣鋪開的很隨性,因為有自己的特色,生意一直堅持了下去,住的院子也細心打理,我們都不忍心放棄奶奶的東西。
爺爺知道消息發愣了半天,回屋偷偷流下了眼淚。
拿上自己收拾好的行李后直接通知我們,他要去守著那邊的鋪子,繼續打理那邊的房子。
我們考慮到他身體的原因,還是和他語重心長地談了談,因為他一直待在北方,現在又老了怕會更不適應那邊的生活。
他還是堅持要去,說不能荒廢了奶奶的心血。
他這些年看奶奶播出的日常,對那邊的生活其實很了解了。
也許這是愧疚,爺爺最后也搬到了理市,他追尋著奶奶最后的生活足跡。
我們扛不住他的要求,帶他去奶奶的墓地。
記住路了以后,他每兩天都會爬山去奶奶的墓前放一束鮮花。
第17章
他會抽出時間專門學菜譜,大家的品嘗從客套到真誠的豎起大拇指。
他特意學會了奶奶愛吃的金湯蝦球,總是帶到墓前和奶奶一起分享。
「你看這是你愛吃的,我記得清楚,我還嫌棄你挑剔,現在我學會了…」
本來這個鋪子奶奶就開的很隨性,開門時間會很早,關門卻是不定時的。
爺爺在鋪子不忙時會收拾包包,拿上一本書去奶奶那里待上一下午。
很快他開始出現了老年癡呆癥狀,我們去看他,他偶爾會反應很久才認出我們是他的家人。
姑姑有一次回去還被他當成了賊,拿著掃把趕了出來。
但是他永遠記得去墓地的路,也知道每天把他們當年的相框擦干凈,那是他們結婚后拍的第一張照片。
家里人知道他的堅持,可是醒悟的太晚,永遠是遲來的深情。
門前的花草最開始被他養死了不少,也經過了幾度春秋種上了新的植被。
他孤單的看著滿園花開花落,這種滋味是什麼樣的,終究只有他自己知道了。